台灣東部城隍廟簡介

台灣東部城隍廟簡介,包括花蓮縣及臺東縣等『全國城隍廟聯誼會』會員簡介。



97043 花蓮市成功街一六九號
03-8328290

花蓮城隍廟

城隍廟落成於昭和九年,供奉的主神是明斷人間是非的城隍。民國二十六年,日人即著手寺廟改建工作,大肆摧毀台灣的廟宇,焚毀神像。重新翻修的城隍廟,也是日人決定拆除的廟宇之一。在此同時,城隍廟隔幾十尺之遙的鄭聖祠因供奉日人血統的國姓爺鄭成功,獲得日人的尊重,乃不在日人拆廟之列。緣於鄭聖祠廟宇老舊不堪,於是向日人建議,讓鄭聖祠的主人鄭成功神祈移入城隍廟,取代城隍而為主神。此一建議,獲得日人有關當局首肯,乃將國姓爺神像移往城隍廟。至此,城隍廟廟貌得以保存,而國姓公爺的廟號「鄭聖祠」。但是廟宇執事不全然貫徹日人約定,事實上,定沒有將大殿上的城隍爺自主神位置移去,只是把城隍神像的王爺帽改變,使之看起來和國姓爺的帽子相似,使其誤認國姓爺就安坐在主神的位置。

為防止日人搗毀原來屬城隍廟的其他神像,居民紛紛把能夠搬動的神像帶走,藏於民家。其中也包括現在安坐在大門旁的七爺、八爺神像。國民政府遷台,日人加諸城隍的限制才宣告解除,城隍也就恢復舊觀,而鄭成功神像也從此留在城隍廟。

花蓮城隍廟自民國二十一年興建至今,歷史悠久。因此在花蓮人的心中已是一個根深蒂固的信仰,一直以來陪著花蓮人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。如今新廟落成,城隍爺新家的完工,給花蓮人增添許多喜氣。信徒們更將經續帶著城隍爺的庇佑,尋求心靈的寄托,迎向未來。


95046 台東市寶桑路三四○巷二十五號
08-9310690

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廟

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廟,於民國39年由楊成基(別號金水)所設立,屬私人供俸性質。

揚成基於日據時代任新竹城隍廟廟祝,負責廟內事務管理,因此台東城隍廟之由來與祖廟新竹城隍廟血脈相連,息息相關。

於民國35年間,楊成基辭去新竹城隍廟廟祝之工作,迎新竹城隍廟金身一尊南下,曾在屏東及旗山兩地設善化堂城隍廟,除私人供奉信仰之外,亦供鄉民膜拜祈福。

民國39年間,楊成基遷居至台東縣太麻里鄉,購二分地,建竹造茅屋三間,在家供奉,定名為(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府)。

民國42年間遷至台東市現址,向政府備案,積極參與地方各宗教活動,至六十八年間楊成基逝世,因乏人管理,一度香火中斷。

民國九十一年,由楊成基之外孫女婿羅秀芳接掌,自籌資金在原地重建,因經費所限,未具廟堂之格局,但信仰者眾多,香火日漸鼎盛,其間,承蒙祖廟新竹城隍廟贈城隍大駕一尊及(金門保障)金匾額等,更於民國九十六年五月資助內部改建經費新台幣五十萬元。

本廟除供台東縣當地民眾信仰參拜祈福之外,從民宅性質,脫胎換骨,略具廟堂之規模,並更名為(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廟)。

積極參與地方及全國之城隍廟聯誼、各項宗教活動,祈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


27044 宜蘭縣蘇澳鎮蘇西里志成路九十九號
03-9967628

蘇澳城隍廟

漢人開發蘭陽平原,由北向南,蘇澳是宜蘭縣最後開發的地方,地形特殊有山、有海、平原及港口等等。

於清光緒年間,本廟附近因工作挖掘出乙甕骨骸,內有刀一把刻有『康大人』。當地近鄰善信人士募款興建小廟(稱萬善祠)供奉朝拜(前後重建三次)。

前之興建未盡周詳,經數載後逢雨必漏,遍地潮濕,再召集信徒大會於民前八年(西元1903年)七月重建,稱為【大眾爺廟】。

自此香火鼎盛,參拜者絡繹不絕,信徒大增,鑒於廟宇簡陋不敷信眾參拜,而後於民國七十二年,經信徒大會成立管理委員會,選出謝鉉藏先生為主任委員,並規劃興建本廟。

時任縣長陳定南先生與信徒加封為『城隍爺』。而擇於民國八十六年入廟登座,並定農曆五月十三日為千秋日 (安座紀念日)。

然後再經信徒大會選出劉福元先生為第一屆主任委員,繼續興建未完成之工程,至民國九十二年修建完成,至今之廟貌,香會鼎盛。